——访 eBay大中国及东南亚、日本区CEO廖光宇
eBay在中国的经历
就像一本“教科书”
《21世纪》:现在回过头去,您怎么看待eBay当年在中国的那次著名的失败?
廖光宇:其实,我一直认为eBay在中国的经历比较像本教科书,跨国公司在中国能遭遇的问题,eBay基本都遭遇了。但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在本土化方面做得很不成功。包括我们对用户习惯的理解和界定,对自己的产品、市场营销的认识,包括我们的管理思路和模式,当时都是把美国那套东西照搬了过来。
其实我们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已经证明是成功的,但就是本土化没做好,跨国公司在中国跌倒,基本上都是栽在本土化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在用户体验和对产品界定方面,走了太多弯路,一开始就强求于把全球的平台拿到中国来,由于eBay全球的平台是定格的,要根据中国的情况进行本土化的话就很难,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我们在中国发展的前景。
我们最终没做好,原因不是淘宝,而是自己做法上的欠缺。淘宝对我们的影响倒不是主要的,最初的时候我们占的份额很大,淘宝只是个新生事物,最初它的资源也不如eBay这样的跨国公司。
《21世纪》:从当年强行对易趣平台和eBay全球平台进行对接来看,eBay总部对中国区授予的自主权太小?
廖光宇:对,当时没有太大的自主权。其实eBay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这种从上到下垂直管理的方式,所有决策几乎都由美国总部来进行,下面的分支机构,只是把这些产品推到各个市场而已。
不是说对中国的授权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它没有特例,对中国也没有特例。
《21世纪》:现在的eBay对易趣的日常运营还介入吗?
廖光宇:易趣现在非常独立,完全是独立运营,eBay在易趣股份是49%,Tom Online是51%。 我们基本上是从董事会层面上提供技术和资源的支持,重大的决定在董事会上通过后,让合资公司管理层完全自主,但是每日的经营,合资公司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权。
对易趣的收购、出售,整个过程也是我们进入中国市场之后上一堂重要的课,也就是说,中国的市场这么大,中国市场非常具有创新性,发展也非常快,我们必须让本土的团队能够完全的发挥,一定要让他们在本土做决定。
“对中国有信心,但很谨慎”
《21世纪》:和惠特曼当年相比,约翰·多纳霍接手时的eBay与此前有什么不同,他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廖光宇:John做新总裁是2008年初,和惠特曼相比,他接任的时候基本上处于整个公司的一个过渡期,事实上,这几年我们全球的增长已经不如2005年之前那么快了。eBay从之前一个增长非常快的公司,发展到了一个相对成熟、但也面临增长瓶颈的企业。因此,这不仅是一个领导人更替的问题,而是一个公司从成长企业到成熟企业的一个过渡。
John最主要琢磨的,便是怎么样通过管理方式的变革,让公司重新回到增长的轨道。这是他和惠特曼不一样的地方,惠特曼当年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把eBay拓展到更多的国家和地方,进入更多的网络领域,譬如她先后购买了PayPal和Skype。
《21世纪》:约翰·多纳霍对中国业务的思路有什么新的改变,他对待中国市场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样的?
廖光宇:John对中国业务的态度非常务实。John不像原来,一谈到中国,就一定不管中国市场是否准备好了,自己是否准备好了,就一定要去兴师动众争夺名次。一来他认为中国市场有潜力,二来,对于中国市场什么时候才能成熟到适合eBay这样一个跨国公司来参与的问题,他一直比较谨慎。比如说淘宝,虽然它目前的国内业务做的非常好,但是作为一个企业,在怎么创造利润、怎么为股东谋得好的回报方面,它还没有完全成型。
从eBay的角度,中国国内C2C业务,业务这块我们还想再观察一下。
“机场理论”
《21世纪》:现在eBay把中国卖家去接触eBay.com等平台上去,但这些平台无论是语言还是产品,都给中国卖家带来了门槛,这方面的问题您怎么看?
廖光宇:我有个“机场理论”,eBay就好像一个机场,事实上,从安检、登机、出发到提取行李,几乎全世界机场的体验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一些细微之处你可以做些差异化,譬如卖的餐点不一样,韩国可能是烤肉,到美国可能是卖汉堡,但整个体验是一样的,我们的电子商务就好像一个机场。
差异化基本上可以通过第三方的合作伙伴实现。譬如物流,我们和第三方物流商一起,来帮助我们卖家设计好的组合方案,再向用户进行推广,在我们eBay.cn的平台上,我们提供物流解决方案的菜单式服务,卖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模式,利润空间来选择使用哪种模式。
此外,在eBay.cn上,卖家也可以得到量身定制的协助和服务,譬如可以取得贸易助理的协助,可以去我们的外贸大学学习相关知识技术,也可以使用我们第三方伙伴开发的所有工具,包含运输、仓库、翻译等等,包含分析工具等等。
这些差异化的服务产品,eBay同样是在开发的,只不过是通过第三方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