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邮局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新闻搜索
 
最新新闻
1  黄仁勋回应DeepS
2  速达进销存:数字化转
3  在企业管理软件最常用
4  财务软件通用操作指南
5  ChatGPT,你对
6  消息称OpenAI正
7  英特尔与产业打造全栈
8  速达渠道全系列产品注
9  中小企业如何实现数智
10  速达天耀A.clou
热门新闻 点击
 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多 2771890
 企业信息综合信息化服 1631156
 ERP风雨40年之痛 1417194
 ERP代理商应如何掌 1294513
 实施ERP之前需考虑 770021
 下月可预订世博会手机 745342
 “2009IT影响中 476829
 铁通介入固话业务&n 473685
 江苏泰州ISP服务商 473498
 又遇金融危机 中小企 423510
     首页 >> 
“刷脸”支付尚未落地 人脸识别开户酝酿试点
双击自动滚屏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发布者:dx116  发布时间:2015-3-17  阅读:3850次 【字体:

核心提示 

一位支付宝业务负责人表示,人脸识别技术目前只是作为技术储备,目前技术和监管两方面都不具备落地条件;只有在技术成熟和监管认可的情况下,才会推广。一位接近监管层的权威人士则透露,监管层正酝酿在深圳、杭州两地试点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现的远程开户模式,试点期限为18个月。 

本报记者 钟辉 深圳报道 

当央视3·15晚会曝光“客户持非本人身份证在工行、中行、农行完成开户”,显示传统银行线下“面签”开户的风险时,马云在地球的另一边演示了支付宝人脸识别支付技术,宣示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创新。 

3月16日,马云在2015年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开幕式上向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内的嘉宾,现场演示蚂蚁金服的Smile to Pay扫脸技术,实现人脸识别支付。 

21世纪经济报道多方采访了解,人脸识别技术已在公安、海关、边防、政府等领域部分应用,国内金融领域的应用目前尚在探讨中,尚未形成成熟的产品形态和完整的产业链。 

“这两个场景的底层技术都是基于面部特征的人脸识别技术,只不过运用的方式和环节不一样。”一位Face++公司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人脸识别远程开户是首次身份识别,需要信息采样,解决的是‘你是谁’的问题;人脸识别支付是身份验证,解决的是‘你是不是你’的问题。” 

刷脸开户试点酝酿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采访了解,人脸识别技术已在公安、海关、边防、政府等领域部分应用,国内金融领域的应用目前尚在探讨中,尚未形成成熟的产品形态和完整的产业链。 

“人脸识别技术解决的是身份验证的问题,而不是界质识别的问题。但在具体金融场景应用中,可以通过把身份验证的人的信息与合作伙伴的账户、介质比对,从而完成介质识别,甚至消灭实体的‘介质’。”上述Face++公司负责人称。 

一位财付通支付风险专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金融领域的创新,从一项技术到具体一个产品,至少要解决安全要求、金融业务监管要求、产品或模式要求三个问题。人脸识别技术在安全性上的要求,已经基本解决,识别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比人眼识别要高得多。但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上,还需要取得监管部门的认证,并由金融机构去整合资源推出市场能接受的产品和业务模式。”据记者了解,人脸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方面,蚂蚁金服、财付通、微众银行已在尝试技术上的应用,并推动监管认证;但目前尚未有成熟可大范围推广的产品面世。 

人脸识别支付方面,一位支付宝业务负责人表示,人脸识别技术目前只是作为技术储备,目前技术和监管两方面都不具备落地条件;只有在技术成熟和监管认可的情况下,才会推广。 

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曾于2014年研发出人脸识别支付系统。该研究院智能多媒体中心主任周曦表示,人脸识别移动支付系统的APP预计2015年下半年推出,先试点,再逐渐进行推广。 

微众银行曾在2014年年底国务院总理视察和见证下,通过人脸识别实现客户身份识别,并发放一笔线上贷款。央行于2015年初下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立人民币银行账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于1月召开座谈会征求各方意见。 

一位股份制银行电子银行部负责人透露,在上述座谈会上,以国有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银行对互联网远程开户的安全性提出许多质疑,并对政策放开后的市场后续反应提出看法。监管层最终认为,远程开户尚不具备推广条件,但可以由腾讯旗下的前海微众银行、蚂蚁金服旗下的浙江网商银行整合并推进相关技术试点,并提出系统性方案,经过权威第三方检测和监管部门认证后,再进行推广。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权威人士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监管层正酝酿在深圳、杭州两地试点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现的远程开户模式,试点期限为18个月。不过截至发稿时,这一说法还未获得官方证实。 

截至目前,微众银行、蚂蚁金服两家机构也尚未开发出成型的通过人脸识别实现的远程开户和支付的业务系统。 

识别安全性考问 

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金融场景应用,核心和关键在于人脸识别的可靠性,和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金融产品模式的安全性问题。 

周曦认为,人脸具有不可复制性,采用非接触的方式进行识别,能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大大提高了安全级别。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此前在计算机视觉国际顶级会议CVPR2014上发表论文称,计算机算法识别人脸的准确率已经达到99.15%,而肉眼识别的准确率大约在97.52%。 

“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体的卷曲神经网络感知,通过识别脸部的关键点,每次识别都会从人脸上提取600多个关键点,进行交叉验证,系统验证,精确度非常高。这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感知,要求是活体识别,验证时要求面部表情进行变化,比如唇语、眨眼、喜怒哀乐表情变动等,是一个动态识别过程。”上述Face++公司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而对于双胞胎、整容化妆甚至高仿真3D面具等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的风险金融问题,脸部识别技术也能应对。 


  

“双胞胎面部也有细微差别,而人脸识别技术的智能化终端的识别度非常高,完全可以识别出这种细微差别。图片、视频或者面具没有动态识别的基础,因此是能被系统检测出来并证伪的。”上述Face++公司负责人称,“对于深度化妆或整容后的身份识别,人脸识别技术可能会存在识别技术上的难点,但无论是深度化妆还是整容,都改变了脸部轮廓,只存在证伪的结果,不可能完成较差验证并证实身份,因此不存在证实身份之后的金融交易风险。” 

人脸识别技术只是金融领域中身份验证的一种方式。比如,在互联网远程开户中,除了人脸识别,还需要其他多媒体方式交互性验证。 

(本报记者王芳艳、刘艾琳、包慧对本文亦有贡献)(编辑 付玉) 

  • 上一条新闻: Windows 10预览版未来菜单可快速联网

  • 下一条新闻: 盗版也能免费升级到Win10
  • 返回上级新闻
  •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呢称:
    验证码:
     评论内容: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乡1号1幢1431号 电话:010-56142899 传真:010-82085683 热线:18701104954 邮箱:xmkj@bjxmkj.com QQ:74495258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 北京信铭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0905696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