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在中国实施的成功率不高,对此,众说纷纭,看法不一。有的人认为ERP的最大糟粕是量化过多过度了,以至于出现了实施过程中类似于唯武器论的“唯量化论”。但笔者认为,其实在中国,ERP实施的不成功,量化不够是一个关键原因,即标准性、数据化和流程化不足。
过度量化,还是量化缺失
传统中国文化中缺乏量化。中国文化讲悟性和点拨,同样的师傅,不同的人收获不一样。而西方讲理性和量化,讲可操作性,不同的人都可达到同样的结果,这是西方所认可的科学标准。
举个例子,诸子百家学说都是中国灿烂的文化,但为什么只有法家能成功?这是因为儒、墨、道家等学说都是首先假设君主是圣贤的,经过人的感悟和点拨,会主动去实施各种德政。但很多君主都是普通人,这些学说虽然会偶然有某一个圣贤的君王会实施,但传代后就注定不会成功。许多德政是无法量化的,它需要的是君王对人生的历练和感悟。而法家设立的各种制度,哪怕君王是3岁小孩,整个国家机制都会执行下去。好比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中的人治与法制,ERP中的量化与非量化也有惊人的相似。
其次,西方的量化思想看似可笑,但具有自己的哲学性。一个“下雨天洒不洒水”的故事,引起我们深思。对于中国人来说,虽然制度没有规定“下雨天洒不洒水”,但几乎每一个人都会自我判断是否该洒水。
而对于西方人来说,“下多大的雨洒多少的水”,这是很重要的问题,如果每个人都凭自己经验做事,很可能会造成不同的结果,这种不可预见性是西方企业管理和ERP思想所忌讳的。
比如麦当劳所规定的“炸鸡翅要在面里搅拌7次”,这是因为经过7次搅拌,面附在鸡翅最均匀,也给鸡翅带来一样的口味。而同样的菜中国的厨师每个人做出的口味是不一样的。如果是连锁店,这种标准的不统一将给管理带来困惑,如果是大规模的制造企业这将会给产品带来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