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上“贼船”这件事情,个人认为双方都有责任,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企业对信息化建设保持一个负责任的态度,这件情况完全可以杜绝,只是很可惜,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企业为此付出的代价可并不是一套软件的价格能相比的。 上“贼船”的成本
抛开虚假案例的坏影响,对于服务商成功案例的参照对于企业用户来说是可行的,一方面说明服务商具有成功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另外,企业也可以参照成功案例,摸着石头过河,减少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错误。此外,一旦取得了一个阶段的信息化建设成功,企业也完全可以成为成功案例,不仅能够为其他企业起到模板的作用,对企业自身宣传也有一定的好处。前提是成功案例不等于虚假案例。
说起上“贼船”这件事情,个人认为双方都有责任,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企业对信息化建设保持一个负责任的态度,这件情况完全可以杜绝,只是很可惜,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企业为此付出的代价可并不是一套软件的价格能相比的。
说得严重点,信息化建设不好可以很轻易的将一家正在蓬勃发展的企业弄的乱七八糟,当然,如果这家企业刚好出现的资金链困难的问题,关门大吉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对待以文章中这种情况谋取利益的企业还是小心为好,上“贼船”可是需要巨大的机会成本的。(宁波 许连杰)
缺乏市场监管
存在虚假成功案例宣传是目前不能避免的情况,企业在选择信息化产品的时候更要擦亮眼睛,辨别假冒伪劣。但是,这些还不够,规范市场并不是企业或者服务商双方的事情,政府一集行业协会等机构理应对此进行有效的市场监管,杜绝此类情况的出现,从而将企业用户的信息化减少风险降到最低。(南宁 苑广毅)
无奈的第三方
不管是肆意制造虚假成功案例的服务商也好,还是对己对人都不负责任的企业用户也好,这两方不管出现什么损失都属于自食其果,但是因此而受害的第三方用户呢,他们的损失由谁负责?
很多企业在选择信息化产品的时候很看重成功案例,尤其是成功案例越多越具有说服力,这恐怕也是服务商这么热衷于“制造”成功案例的原因吧,毕竟没有人愿意做吃螃蟹的人。但是,当这些成功案例就成了服务商钓竿上的钓饵,如果服务商的产品本身货真价实,企业还能保证最起码的安全,但是如果遇到的一家毫无技术可言的服务商,企业用户则成了刀俎上的鱼肉--任人宰割。(济南 李伟)
“小白鼠”的痛苦
很能体会东狮电子的痛苦,在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实施信息化建设本身就具有很大的风险,这不仅是信息化建设有可能失败的风险,同时,企业由于资金紧张可能会出现生产风险,进而产生生存的风险。这时候,思云的出现更像是雪中送炭,满足了东狮的需求,而东狮要做的只不过是“说两句谎话而已”,这看起来一本万利的生意不是谁都能遇到的,双方都有利,何乐而不为?
只不过,东狮忽略了双方获利的前提--思云的产品能不能适合东狮的需要?从结果上看来,答案是否定的,但这却不是成为东狮这只“小白鼠”今后痛苦的根源所在。东狮痛苦的根源应该来自自身,没有明确企业自身需求,盲目上马信息化技术,盲目信任服务商的许诺,忽视对服务商及其产品的可信度调查,当然还有对待事实的不负责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