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娅莉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意识到信息化应用对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市场中也涌现出了大批良莠不齐的信息化服务商。由于信息化服务行业标准的缺失,目前的行业市场仍然混乱不堪,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面对纷繁复杂乱象频生的信息化市场,如何选择信息化服务商,进而凸显企业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自身信息化的价值最大化成为摆在它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国内开创了以运营模式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先河的中企动力,凭借12年来积累的对成长型企业的特点和其信息化需求的深刻理解认为: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服务本身应该成为一种产品,也应该具有相应的标准。信息化服务商应该学会运用标准化服务不断为客户提升价值,打造更加完善的信息化运营服务链条,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推动行业自律,共同迎来行业标准的早日出台。
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2010年已达到4700多万家,在中国企业比重中占到了90%以上,他们的特点是数量庞大,涉及行业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发展不均衡;但个体规模较小,缺乏人才资金,资源有限,综合实力弱;而且由于其外部竞争环境恶劣,自身发展方向经常调整,业务多变,其信息化认知水平较低,且需求不明确。另据调查资料显示:42.6%的中小企业认为,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及配套产品过于昂贵,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33.2%的企业认为目前用到的IT产品和服务不适合企业需求,20.1%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效果不明显,将近1/5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没有产生相应的效益。
中企动力认为,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来说,将服务产品化是符合中小企业信息化内在需求的,广大的中小企业面对鱼龙混杂的信息化服务市场,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信息化服务商,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因为不当的信息化服务带来的成本浪费和延误市场机会,而且可以让自己的信息化道路尽快跟上云计算时代的大潮。对于信息化这一无形的服务内容而言,让其趋向产品化更容易让中小企业获得一定的理性认知,而且将服务内容呈现为一种可以购买的商品形式,在信息化服务领域里,这近乎于一种理念创新。
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服务商既要不断挖掘中小企业自身的需求,又要将信息化服务整合纳入到产品的具体应用中,从最初为中小企业量身制定信息化应用规划,到后期的技术咨询与产品维护,再到定期提供相关技术培训,帮助企业培养信息化人才。只有形成一条龙的信息化应用服务,使中小企业主真正能够做到“变建为用”,才能促使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中企动力在服务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一直以运营级服务作为执行的标准,这是基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普遍特点而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实践。中企动力的运营级服务首先体现在,中企动力率先开创了基于“云平台”的信息化运营服务模式,帮助中小企业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运营建设,目前中企动力的云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了20多个应用模块,他们可以按照自身发展需要,增加或减少模块应用,按使用付费,平滑无缝升级改造,这在国内开创了以运营模式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先河。《中国质量报》